• 主页
  • >
  • 院务新闻
  • >
  • 院内新闻
  • 【清明特辑】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,只有“清明”成为法定节日

    作者生殖小编2024-04-05

    呼唤生命传承 缔造完美家庭

    清 明 由 来

   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,是个古老而神秘的体系,贯穿着中华文明的血脉,其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。

    然而,有趣的是,在这二十四个节气中,唯有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,拥有着独特的美好。

    同为节气,为什么清明可以“升级”为节日呢?

    壹、清明

    清明大约始于周代,是我国农历的24节气之一。之所以叫清明,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征有关。冬至后一百零七日、春分后十五日,也就是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,天气清澈,景物明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

    寒食节、贰

    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,在清明节前与清明相连。所谓“寒食”,就是禁止生火,不能烧煮,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。

    寒食节,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。

    相传,晋国公子的重耳因躲避祸乱流亡他国,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,始终追随左右。后来,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。但介子推生性淡泊名利,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。

    晋文公求人心切,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相见便下令放火烧山,没想到介子推誓死也不下山,最终被烧死在山中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厚葬,并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,规定民间禁止用火,寒食一天,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。

    叁、上巳节

    上巳节,也是一个临近清明的节日,是古代举行“祓除畔浴”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,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,称为祓禊,魏晋以后,上巳节改为三月三,后逐渐成为水边饮宴、郊外春游的节日。

    至于清明节闻坟祭祖的习俗,其实是随着家族坟墓的出现而流行起来的。

    春秋末期,土筑坟墓、植树立碑的习俗逐渐兴起,祭祀祖先的场所也由祠堂改为墓地。

    南北朝时期,社会动荡。为了增强家族实力,名门望族开始在清明节扫墓,作为团结家族、增进感情的仪式。

    随着历史的发展,三个时间相近的节日在唐代逐渐融合为一,并演变成祭祖扫墓、踏青郊游的统一内涵,名称也最后统一为清明节,这才有了我们现代的清明节。

    清明,经历了从自然到人文、从物质到精神的发展嬗变,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。因此,如今的清明节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文化节日。

    自2008年起,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,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“小长假”。放假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民族对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。

   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让我们一起缅怀先人,传承传统,感恩生活,珍爱当下。好好奔赴,好好相遇,好好珍惜,好好相爱,好好延续!

    【申明: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,请致电028-83335888。】

    精彩推荐预约医生

    自助挂号

    • 姓 名:
    • 手 机: